紫云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紫云自治县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 作者:wmqygypp | 发布时间: 1014天前 | 1379 次浏览 | 分享到: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产业园区管委会,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市驻紫单位:

《紫云自治县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2317

(此件公开发布)


紫云自治县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精神,推动我县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112号)和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顺市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府发〔2022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精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抢抓国家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历史机遇,深入推进我县开放型经济发展,为建设更加开放的紫云作出贡献。

二、发展目标

2022年,实现外贸零突破,外贸出口达到100万美元。2025年,全县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00万美元;外贸进出口达到500万美元;以特色产业资源为把手,以猫营工业园区为核心,以东西部协作交流为契机,不断提升我县开放水平,猫营工业园区发展成为工业总产值达50亿元以上,力争申报为省级开发区,开放型经济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开放型经济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对经济的贡献力量显著增强。(责任单位:县政府办、县商务局、各乡镇(街道办)人民政府)

三、主要举措

(一)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1.全面提升产业开放水平

依托特色优势产业、首位产业,完善产业、贸易、服务良性互动机制,推动茶叶、山苍子、硫磺、石材和橡子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做大存量。围绕红芯红薯、薏仁米、香菇、蜂蜜、山茶油、宗地花猪、冰脆李、民族服饰和蓝莓等优势特色产品培育一批出口特色优势企业,2025年,培育1家全省重点外贸企业。(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局、县林业局、县民宗局、县嘉禾香公司)

2.全力推动外贸倍增

1)优化贸易发展方式。着力扩大一般贸易,借助我县优势提升创新发展加工贸易,推动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数字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促进服务贸易发展。(责任单位:县商务局)

2)支持加工贸易创新发展。依托我县特色产业、矿产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引进加工贸易企业,实现由转企业到转集群、转车间到转研发、转低端到转高端的链条式、升级式、内涵式承接。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由代工贴牌生产出口向原始设计制造商、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多元化生产协同模式转变,提升加工贸易增值率。(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投资促进局、县产业园区管委会)

3)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引进知名优强跨境电商企业及“大卖家”来紫开展业务。推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拓展“跨境电商+旅游”新业态,探索在格凸河旅游景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印山综合体、猫营温泉度假区等搭建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支持我县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卖全球”。

(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各乡镇(街道办)人民政府)

  1. 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支持服务贸易企业发展,鼓励支持企业引进生态环保技术、服务,助力实现碳中和。依托我县格凸河等优势旅游资源,借助在我县举办的中国紫云格凸河国际攀岩节活动,吸引外籍人士赴我县旅游,做大我县服务进出口额。到2025年,入境游客数达0.5万人以上。(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5)支持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建设海外仓、售后服务中心、营销展示交易中心、海外运营中心和境外营销服务公共平台。引进和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我县外贸出口企业提供报关、报检、结汇、退税、融资、物流等一站式专业服务。(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投资促进局)

3.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1)培育外向型产业集聚区。依托我县猫营工业园区,聚焦工业、农业、服务业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外贸转型基地,力争猫营工业园区打造成为特色鲜明、配套齐全、优势明显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投资促进局、县产业园区管委会)

2)引导内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针对重点国别(地区)市场,组织企业组团参加境外国际经贸展会。借助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广州博览会等展会平台优势,组织县内中小微企业参展,助力企业拓市场增订单。重点培育山苍子、茶叶、橡子、石材、薏仁米和民族服饰等成为特色外向型产业。(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投资促进局)

3)全面加强利用外资工作。把外资招商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切实加强对外资项目的招引。不断夯实外资项目谋划,围绕特色及优势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推进国际招商;抢抓广州市对口帮扶契机,发挥驻粤招商工作队、驻外招商分局驻地优势,深入广泛开展港澳台及国外商企的对接;内培外引发挥柏龄教育等落地知名企业商务、人脉、信息等资源渠道,帮助引进外商投资;充分利用省商务厅、省外事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贵州省分会、省侨联等单位联系的各层级、各类型国际合作平台、机构、华侨力量,增加跨境经贸的磋商频率,创新磋商渠道,提高外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投资促进局)

4)培育“走出去”主体。支持企业立足我县产业特色,加大对“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研究力度,强化与周边国家国际市场合作。鼓励大型、优质民营企业利用资源优势、资金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到国外开展资源开发、商贸、农业种植等活动。(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商务局、县投资促进局、县猫营工业园区)

(二)深入融入开放通道

1.用足用好我省打造的“一主两翼多辅”开放通道。引导我县外贸企业通过黔粤主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乌江航运大通道等实现进出口。加强与安顺市综保区合作,支持出口产品通过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搭乘中欧班列整柜直发欧洲,扩大出口。(责任单位:县商务局)

2.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深入推进东西部对口协作,用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南沙对口协作紫云,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借助安顺市综保区直达南沙自贸区黔粤保税物流通道,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大力推介“黄果树·臻品”和“黔农嘉禾香”公共品牌,推动企业完善农产品出口基地备案等手续,实现“黔货入湾”、“黔货出海”。深入开展RCEP区域合作,持续提升与东盟互联互通水平。加强与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接,提升紫云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商务局)

(三)完善开放促进平台

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开放平台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县产业园区管委会要坚持以发展工业为主,突出生产功能。

1.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突出县产业园区管委会发展主体责任,因地制宜加强经济管理权限,逐步剥离、减少社会事务管理职能,通过制度改革全面加强产业园区管委会经济服务管理职能,使产业园区管委会从“大包大揽”向“轻装上阵”转变,聚焦招商引资及经济发展;推进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实行人事档案封存,全员岗位聘用和绩效工资制改革;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完善产业园区管委会“管委会+运营公司”模式,坚持实体化运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增强融资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产业园区管委会)

2.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用地,加强县产业园区公共配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用地保障,支持县产业园区对闲置用地、低效用地和批而未供用地的处置力度;鼓励猫营工业园区县产业园区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合理规划、有序适度建设标准厂房,通过科学运营土地和标准厂房做实有效资产,增强投融资能力,提升造血功能;优化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加强县产业园区对外交通连接,加快完善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支持县产业园区配套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盘活县产业园区资源资产。全面深入开展闲置厂房和“僵尸企业”清理工作,多措并举有效利用和盘活县产业园区各类资产资源,推进滚动开发,充分发挥资源效益。(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金融办、县财政局、县产业园区管委会、人行紫云支行)

3.带动强化招商引资及产业建设。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县产业园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稳定的县产业园区管委会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工作机制,配优配强建设专业化招商引资工作队伍,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模式;聚焦重点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强化县产业园区产业链横向、纵向协作配套,延伸发展配套产业,畅通产业循环,提升园区竞争力。(责任单位:县投资促进局、县商务局、县产业园区管委会)

4.进一步用好国际交流活动平台。持续办中国紫云格凸河国际攀岩节等活动,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提升紫云知名度。(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四)提升开放营商环境

1.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围绕从企业开办、运营到注销等“全生命周期”,全力打造“贵人服务”品牌。进一步清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不符的行政法规和规章、规范性文件,推进《紫云县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管家制度》落细、落实,持续优化外资营商环境。推广应用进出口申报、检验环节的便利化措施,提高通关效率。推动我县出口退税办结平均时间压缩在6个工作日以内,国库端办结时间压缩在1个工作日之内;结售汇时间压缩在1个工作日以内;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新办)平均时间压缩在0.5个工作日内,支持全程网上办理、物流快递寄送备案登记表。(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投资促进局、县税务局、人行紫云支行)

2.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借助友城资源,有效推动我县与国外城市间的友好交流,加强经贸、文化、科技、人文、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扩大我县国际知名度,推动我县国际化进程。(责任单位:县投资促进局)

(五)着力培育开放型人才

1.着力引进重点人才。加大力度招引沿海地区和国内外知名高校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金融等领域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与对口协作城市开放型人才双向挂职锻炼。对符合我县人才分层认定的开放型经济急需紧缺人才,按照《紫云县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政策若干措施(试行)》提供服务保障。(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2.鼓励引进海外人才。为来紫工作的国外高端人才、国外专业人才(包括随行家属)分别按照最高3000//年、2000//年的标准补助中国境外医疗保险或境内大病和住院医疗保险费用。对符合认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资格。向经认定的人才分类发放人才服务卡,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责任单位:县教育和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医保局)

3.完善自主培养机制。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涉外法律、金融等专业建设,建立产学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合作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开放型经济青年人才。加强国内外教育交流合作,鼓励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支持开放型经济管理人才出国()交流培训。支持和引导专业机构创新培训方式,开展跨境电商实务人才培训。(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商务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推进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县直部门和部分在紫机构、乡镇(街道)政府主要负责人等为成员,统筹全县开放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商务局,保障相关人员和经费。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对年度考核较差的部门和乡镇予以通报批评。(责任单位:县政府办、县考核办、县商务局)

(二)强化财金保障。由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设立“外贸资金池”,用于支持出口退税、企业落地、业务奖励、创新业态发展;设立“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对外商投资、落地我县的项目开工建设费等成本,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物流费用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关税保证保险等产品支持力度。出台重点企业外汇结算、银行信贷、出口退税等“绿色通道”政策。简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流程,优化跨境人民币投融资管理。(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税务局、县金融办、人行紫云支行)

(三)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开放型经济项目用地支持,鼓励以租赁等灵活方式供应用地。鼓励企业盘活存量土地,更加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支持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开放型经济。鼓励利用旧厂房、闲置仓库等建设流通设施。深化电价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近就业。(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供电局、县产业园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