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红芯红薯于1941年引进紫云县种植,在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经当地百姓不断选择、培育,使其性能、品质优化而形成的驰名省内外的名特优农产品。
2011年,紫云红芯红薯通过国家质监总局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并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
为提质扩面“一县一业”红芯红薯特色产业,紫云大力推进茎尖脱毒苗育苗扩繁工程,完成育苗扩繁10万株,确保红芯红薯产业发展优质高效;制定并实施《紫云红芯红薯地理标识使用管理办法》,紫云红芯红薯地理标志专用标识申请使用主体已达90%以上,并定期对相关生产主体和种植户进行相关指导培训;在县内建立综合加工厂,重点生产加工淀粉、粉丝、粉条、旅游休闲食品,每年可加工紫云红芯红薯5万吨。
今年,紫云采取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管理,在石岩乡建立紫云红芯红薯万亩标准化核心种植示范园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县计划种植红芯红薯4万亩,其中以白石岩乡为核心区由公司化统筹集中连片种植5000亩,农户分散种植5000亩,辐射带动五峰街道、松山街道、板当镇、猫营镇、格凸河镇等乡镇(街道)种植3万亩。
当前,紫云红芯红薯产业已拥有龙头企业加工厂2家,“产+销”一体化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并在紫云县属国企贵州嘉禾香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党委,协调、引领各乡镇公司、村合作社开展红芯红薯种植产业,确保生产科学化、效益最大化,深化市场产销对接,持续推进“黔货出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镜民
编辑 杨宇峰
二审 刘跃
三审 吴文仙